3A原创

人性本善与精益管理_精益管理大师_3A精益管理顾问

来源:3A精益管理   日期:2022-10-12

  文/3A顾问 刘承元博士  发表于《企业管理》杂志201808期

 

  让越来越多的人走在行善(精益改善)的路上,获得(领导的)赏识和(个人的)成长,让有意犯错的人和行为成为被惩处的极少数。

 

  经常有人问我,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到底应该信奉“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妨先听听先贤是怎么说的。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而道家的荀子等则认为“人之初,性本恶”。尽管他们的意见相左,但有一点认知是一致的,那就是“性相近,习相远”。也就是说,他们都相信人生来的习性是相近的,由于后天的学习和造化,才逐步显现出不同,并可能走向善恶两极。现实中的人更多地表现为两面性,即一面是天使,一面是魔鬼,在不同的时空范围内会有不同的表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假如这是一个辩题,正反双方都能从现实世界中找到足够多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主张。

  笔者认为,做精益管理,就要崇尚人性本善学说,充分认识团队(员工)成长与经营绩效之间存在的强关系,并在经营管理实践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善意和创造力。

  相信人性本善,就要坚持并践行“造物先育人”的精益理念,这是企业应有的“善”。日本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曾说过:“松下是一所学校,在培养优秀人才的同时,顺便做电器。”京瓷创始人稻盛和夫也提出了类似的主张。而笔者的“自主创新经营理论”就是基于人性本善以及利他经营思想提出来的,其倡导:企业有责任帮助员工成长,让员工获得二次就业的能力;企业有责任为社会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并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收获企业效益。有企业老板感叹:自己下功夫培养的人才,有的被竞争对手挖走,有的直接成了自己的对手,还不如不培养!笔者反问老板:因为员工成长了会离开,就不再培养员工,难道你就心甘情愿让低水平的员工一直陪伴你身边,和你的企业一起走向没落吗?回答显然是否定的。

  相信人性本善,我们就要相信:一个习惯行善、充满善意的人,是不会主动作恶的。为此,在推动企业精益管理过程中,我们要采取一切有效的方法、手段,激发员工的善意和创造力,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让员工养成行善的习惯。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做好这样几件事情。第一,要正确定义什么叫“善”。在“精益”中的“善”就是改善,也就是“改”方法、“善”结果的意思。只要是通过“方法改变”带来“结果向好”的所有活动或工作都是改善,没有份内、份外之别。第二,要降低“善”的门槛。古语“勿以善小而不为”,意思就是“行善不在大小,行动才是关键”。降低“善”的门槛,有利于鼓励企业员工广泛参与,引导全体员工关注身边的问题,从自己能做的改善做起,并在改善实践中不断提升意识和能力。第三,要有(领导)欣赏和(制度)奖赏“善”的机制保障。例如员工微创新提案奖励制度以及“精益改善之旅”活动就是激发员工善意和创造力的有效办法。如果企业员工月度改善参与率能够达到80%甚至更高的话,就足以证明“性善说”是靠得住的,员工是可以培养和造就的。

  需要注意的是,奖赏的“奖”不能太重,太重了反而会阻碍员工的参与——这也是由人性的“善”决定的。有一家企业,为了调动员工积极性,出台了一份重奖员工微创新提案的制度:最低奖100元,最高奖不封顶。也就是说,再小的提案都能获得不低于100元的奖励。我们可以设想一下,有的员工心地善良,觉得自己想写的提案质量不高,配不上100元奖金,他们一定会告诫自己:不能贪公司的便宜,小提案不写不提为好。还有一些没有多想或真想贪小便宜的员工,开始试探着写提案。但用 不了多久,写提案的员工就会被周围的人盯上,或者被管理者敲打:“那么小的提案拿来换奖金,好意思吗?”从此之后,这拨人也不敢提了。还有更多观望的员工心想:幸亏没写提案,否则被误解、被敲打的或许就是自己。

  相信人性本善,就是要区分员工犯错的性质,并区别对待这些错误。我们说人性本善,并不是说员工不会犯错,也不是要简单放弃“惩处”员工犯错的努力。但在大多数企业里,由于缺乏对人性的理解和尊重,罚的条款多而具体,奖的内容少而空泛。其结果是:被罚的人占比高,被奖的人占比小——这是一种很不健康的制度安排和管理惰性。比如,许多企业都有对员工犯错的处罚清单,内容广泛涉及违反纪律、违抗命令、损坏公物、做坏产品等等。人们自觉不自觉地重复着这些管理活动,演绎到最后,好端端的团队被各种错误的人力资源管控政策和错误的管理活动搞得乌烟瘴气。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区分员工犯错的性质:哪些是有意的,哪些是无意的。针对迟到早退、违抗命令等有意犯错的员工,应予以必要和及时的惩处;而针对员工无意识差错,比如工作中的疏忽、遗漏、不熟练等原因造成公司损失的情况,不能一罚了之,而要以宽容的态度待之,并设法引导员工正视问题,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按照这样的策略和思路,将会让越来越多的人走在行善(精益改善)的路上,获得(领导的)赏识和(个人的)成长;让有意犯错的人和行为成为被惩处的极少数。长此以往,“人性本善”就会成为现实,企业文化也会逐步迈向卓越。


精益改善APP

刘博士视频号

王老师:13632724639

(微信同号)